“雙向賦能”助推北京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1. <em id="3jssd"><object id="3jssd"></object></em>

            <button id="3jssd"><acronym id="3jssd"></acronym></button>

          1. <th id="3jssd"></th>
          2. “雙向賦能”助推北京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時期是北京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加快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的關鍵時期。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隨著文化產業數字化的深入推進,不斷促進文化與各種數字科技的互動頻次,豐富文化科技融合應用的場景,加快產業格局的數字化進程,北京文化產業進入到文化與科技“雙向賦能”的新發展階段。

            所謂“雙向賦能”,是文化為科技賦能,文化成為科技應用場景的內容支撐;同時,科技為文化賦能,科技成為文化內容或形式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條件。與以往注重的“雙輪驅動”不同之處在于,“雙向賦能”更為強調文化與科技之間的融合、發展和效果機制。

            北京的文化產業在追求高質量的發展過程中,進入以“雙向賦能”為核心特征的發展新階段,基于以下判斷。

            一、數字文化產業成為首都文化發展的重要戰略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文化產業發展作出重要指示。2020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調研時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業態、延伸了文化產業鏈,又集聚了大量創新人才,是朝陽產業,大有前途。我們要順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改造提升傳統文化業態,提高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2020年11月18日,文化和旅游部發布《關于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促進文化產業與數字經濟、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意味著促進文化與科技的“雙向賦能”被納入到國家文化發展的整體戰略。為深入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北京市相繼推出一系列文化產業政策,在整體規劃中對文化與科技融合進行重點部署,為實現“雙向賦能”奠定了基礎,指明了方向,體現出整體布局、重點突出、精準發力的特點。

            “整體布局”體現在把文化與科技融合納入《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的范疇,明確將推動文化與科技、金融、旅游等領域融合發展,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作為北京市十四五文化發展的重要任務,并從城市建設、金融支持、空間規劃、鄉村振興、紓危解困等多個層面予以政策支持,彰顯出文化與科技融合是一個跨越多個領域的系統性工程。“重點突出”是圍繞新業態、新模式以及數字貿易等相關服務業進行規劃,加快推進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基礎性設施建設,不斷豐富和拓展前沿科技應用場景,培育北京經濟新的增長點。“精準發力”則是圍繞文博、文旅、網絡內容和文化消費等,強調創新文化的傳播方式和內容生產形式,推出一批有文化科技含量的內容產品,構建數字文化創新生態。

            二、文化與科技“雙向賦能”的機制建設不斷完善

            促進文化與科技融合,實現文化與科技的“雙向賦能”,需要構建相對完善的體制機制,搭建必要的平臺。在體制機制建設層面,不斷加強文化體制改革專項小組的統籌領導作用,制定并實施“十四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認定管理辦法,以及文化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等,推動文化與科技“雙向賦能”的進程。同時,服貿會文旅專題、北京新視聽展區和深圳文博會北京展區等國家級高端平臺,對具有科技內涵的文化產品高度關注,在內容展示層面強化了文化與科技的“雙向賦能”發展導向。此外,完美世界、北大方正、影譜科技、中文在線、新維暢想和故宮博物院入選國家第四批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成為北京“雙向賦能”重要的實踐場域。

            值得一提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對以線下場景為主的傳統文化行業產生較大沖擊的同時,有力促使了數字文化產業異軍突起、逆勢上揚,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在抗擊疫情中形成的新業態、新模式展現出強大的成長潛力,成為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例如,2020年《北京市文化改革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促進文化企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明確指出,鼓勵北京地區數字出版企業及相關文化機構在疫情期間免費對公眾開放優質內容資源及公益性線上演出、功能性小游戲等數字文化內容服務,催生出“云展覽”“云旅游”“云演藝”等新業態。

            三、“元宇宙”成為文化與科技“雙向賦能”的應用場景

            “雙向賦能”需要現實產業中的應用場景,“元宇宙”的提出為文化與科技的“雙向賦能”提供了方向。從技術發展的角度來講,“元宇宙”是虛擬現實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出現的產物,其發展模式或者是“平行世界模式”,即依照在線游戲的模式,把人造的虛擬現實與當下的真實世界平行,是與現實世界有區隔的“第二現實”;或是“混合世界模式”,通過技術構建起與實現世界同步的“增強現實”環境。無論哪種模式,“元宇宙”本身不是一種技術發明,而是多種技術密集到一定程度后,成為一個無限開放平臺,被建構出第一個被現實化的可能世界。在這個被現實化的可能世界中,文化成為科技的應用場景,科技為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供支撐。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指出:“迎接數字時代,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推進網絡強國建設,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目前,“元宇宙”仍處在基礎技術階段,所涉及的最初級基礎設施、相關軟件技術,以及內容生產機制已具有雛形,將會給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變革。北京作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全國文化中心,部分地區已開始把發展“元宇宙”作為推動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并進行決策部署。2022年2月23日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關于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創新引領發展的若干措施》(下簡稱《措施》),這是北京市第一個區級推動“元宇宙”的發展文件?!洞胧分赋?,加快推動“元宇宙”相關技術、管理、商業模式等在城市副中心的創新應用,加快培育新業態和新模式,推動互聯網信息技術和各類業態的緊密融合,為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提供堅實基礎。同時,為加快“元宇宙”在通州的落地,首鋼基金城市副中心產業引導基金、首鋼綠色基礎設施投資基金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發展基金,會推動“元宇宙”在通州的發展落地,強化通州文化旅游區、臺湖演藝小鎮、張家灣古鎮、宋莊藝術區、運河商務區等區域文化與科技之間的“雙向賦能”,打造豐富而多元的“元宇宙”應用場景和示范的主題園區。

            北京文化產業進入“雙向賦能”的新發展階段,意味著文化與科技的雙向融合將在北京文化產業的整體發展中發揮越來越突出的作用。我們要順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推動線上線下融合,不斷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推動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切實做好首都文化這篇大文章,充分發揮首都文化產業在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戰略中的支撐作用與帶動作用。

            作者單位:首都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文化所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站,違者必究。)

            宣講家網評論,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歡迎有識之士投稿或提出寶貴意見!

            稿件一經采用,必付稿酬。謝謝!

            宣講家網評論征稿郵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責任編輯:王妗校對:吳成玲最后修改:
            0
            事業單位事業單位標識證書 京公網安備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1556號
            亚洲综合a
                1. <em id="3jssd"><object id="3jssd"></object></em>

                    <button id="3jssd"><acronym id="3jssd"></acronym></button>

                  1. <th id="3jssd"></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