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至29日,2022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在國家會展中心(天津)舉辦。本次大會以“弘揚時代新風 建設網絡文明”為主題,體現了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網絡文明發展建設的方向、聚焦和工作發力點。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我們的生產生活正在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社會治理模式也從單向度轉向多向度,線上線下融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虛擬和現實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文化”“互聯網+消費”“互聯網+公益”等各個領域層出不窮的新業態、新氣息,帶來不同于傳統精神文明建設的新模式、新風尚?;ヂ摼W正在改變人類發展的歷史進程,我們要肩負起新時代網絡文明發展建設的歷史重任,努力在網絡空間講文明、樹新風、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為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供良好的精神氛圍。
弘揚時代新風、建設網絡文明,要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愛國崇德向善的正向網絡氛圍。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應當向上向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網絡文化必須堅持正確的文化建設導向,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網絡文化建設的價值指引。近年來,中央網信辦、中央文明辦會同各地各部門把網絡文明建設擺在網信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位置,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到互聯網信息服務和網絡文化產品的全過程,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當代文化精品的數字化、網絡化傳播。2021年中央網信辦舉辦的“奮斗的人民 奮進的中國”正能量“五個一百”網絡精品評選,通過評選中國互聯網上令人感動的百個網絡正能量建設者、百篇網絡正能量文字、百幅網絡正能量圖片、百部網絡正能量動漫音視頻作品和百項網絡正能量專題活動,讓大家重溫“五個一百”背后難以忘懷的精神力量,從而響亮地喊出“我就是中國”這一口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要加強和改進網上正面宣傳,旗幟鮮明地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凝聚人心、匯聚力量,推動改革開放各項事業的發展。要發揮網絡特色、網絡優勢,圍繞黨和國家重大活動、重要方針政策,圍繞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主動設置議題,引導輿論走向。要不斷豐富網絡文學、網絡影視劇、網絡動漫等文化產品供給,推出一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網絡精品力作,提升網上宣傳的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讓全體網民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中,不斷凝聚精神力量、筑牢信仰支柱,深切地感受到愛黨愛國、向上向善、誠信互助的網絡新風。
弘揚時代新風、建設網絡文明,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揮好億萬網民的主體作用。網信工作是黨的重要工作,弘揚時代新風、建設網絡文明,離不開億萬網民的大力支持和熱情參與。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人在哪兒,宣傳思想工作的重點就在哪兒,網絡空間已經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的新空間,那就也應該成為我們黨凝聚共識的新空間。”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數量達10.32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3%?,F在,人民群眾在網上,網絡文明就要大書特書、大講特講。要把10億網民動員起來,讓他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的同時,積極承擔起文明新風踐行者和傳播員的責任,努力書寫人民、謳歌時代。要廣泛開展勞動模范、時代楷模、道德模范等典型人物典型事跡的網上宣傳,推動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網絡文明環境。要引導網民遵守互聯網秩序規定,依法上網、文明上網,讓網民明白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不是隨心所欲肆意作為的“暗域”,網上發表言論要理性不要偏激,網上參與活動要有序不要盲動。要提醒網民注意區分真偽、辨別是非,增強自覺抵御網絡謠言的能力,對網絡謠言不要推波助瀾、擴散轉發,左右輿論走向,擾亂社會安寧。
互聯網是一個社會信息大平臺,網民在這里交流信息、探討話題,他們來自四面八方、經歷不同,觀點和想法也是五花八門,所以凝聚網絡共識的任務很重。對網民提出的一些意見建議,有關部門要及時吸納,對他們反映的共性困難要及時幫助,對群眾不了解的情況要及時回應、做好政策宣傳。如果網民有一些怨言怨氣,就要認真研究,模糊認識要廓清,錯誤看法要引導,偏激言論要糾正。要特別注意發揮網絡領軍人物的示范帶動作用,下功夫做好網絡意見領袖、網絡作家、簽約作家、自由撰稿人、獨立演員歌手等群體的工作,凝心聚力構建網上網下同心圓。
弘揚時代新風、建設網絡文明,要堅決打贏網絡意識形態斗爭,維護安全清朗的網絡文明環境。網絡文明建設,體現著網絡空間治理的成效。經過新時代10年來的努力,網信事業發展之迅速、變化之巨大、成績之顯著有目共睹,開展網絡斗爭、加強網絡管理、弘揚網上主旋律,已經成了我們的行動自覺。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互聯網等新媒體快速發展,如果我們不主動宣傳正確引導,別人就可能先聲奪人、搶占話語權;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網絡空間生態環境安全、有序、清朗,這是當前網絡文明建設的基本面;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網上的意識形態斗爭沒有完成時,在互聯網作為輿論斗爭主戰場、作為我們面臨的“最大變量”這一基本判斷上,我們必須時刻保持清醒。必須一手抓文明宣傳、一手抓安全建設,兩手都要硬,兩手都不能有絲毫懈怠。
當然,意識形態斗爭有其特殊性,網絡意識形態斗爭更需要講究方式和技巧。首先,要堅持區別斗爭而不是盲目斗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講過要區分政治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學術問題,這在網上也是適用的。”學術問題要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同時積極加以引導;思想認識問題要做好教育轉化、團結爭取的工作;政治問題要嚴格加以約束、開展必要的斗爭。其次,網上輿論斗爭要適應網絡傳播特點和規律,要善于講邏輯、講理由,不能簡單粗暴、只喊口號,要通過斗爭行動宣傳政策、教育群眾。要把網上斗爭和網下思想工作結合起來,既要“鍵對鍵”,又要“面對面”,巧妙化解矛盾、解決問題,不能單純“硬碰硬”,避免引發次生網絡輿情災害。另外,還要壓實互聯網企業的主體責任,絕不能讓網絡成為傳播有害信息、造謠生事的平臺。
弘揚時代新風大有可為,建設網絡文明任重道遠。當前,互聯網正迎來更加強勁的發展動能和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要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堅持依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參與,發展好、建設好、運用好網絡文明環境,讓互聯網在造福人民群眾、服務社會治理上發揮更大作用。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站,違者必究。)
宣講家網評論,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歡迎有識之士投稿或提出寶貴意見!
稿件一經采用,必付稿酬。謝謝!
宣講家網評論征稿郵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