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二十大”專題研討班上強調:“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既是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歷史經驗,也是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原則。踏上新征程,只要我們堅持獨立自主,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就能不斷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
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歷史經驗
走自己的路,是歷史的結論。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黨領導人民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在這一歷史進程中,黨始終堅持獨立自主開拓前進道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帶領人民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辛探索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道路。在社會主義改造的過程中,黨創造了一系列適合中國特點的過渡形式。1956年,毛澤東同志提出要“以蘇為鑒”,獨立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1964年,黨鄭重提出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歷史任務,即“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經過實施幾個五年計劃,到改革開放前夕,我國成功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兩彈一星”等國防尖端科技不斷取得突破,真正贏得了經濟上的獨立,走上了自主發展的道路。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確立現代化“三步走”戰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一系列獨創性成果。在世界社會主義遭遇嚴重挫折時,我們既沒有改旗易幟,也沒有照搬和盲從,仍然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高高舉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我國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獨立自主、守正創新,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黨中央高度重視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著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金融安全、網絡和信息安全,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我們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會,踏上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要求
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國情的中國特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實現這樣的現代化,我們必須實事求是、開拓創新,堅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我國有十四億多人口,超過現有發達國家的人口總和。這樣大規模的人口實現現代化,不可能依靠任何一個國家,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依靠全黨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共同奮斗才能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我們這么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國家,每個人出一份力就能匯聚成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每個人做成一件事、干好一件工作,黨和國家事業就能向前推進一步。”只要我們堅持團結奮斗,就一定能夠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創造新的偉大奇跡。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西方的現代化是資本主義現代化,本質上是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是兩極分化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決不能搞兩極分化,必須自主探索出一條邁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新道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任務,也是一項現實任務。要堅持實事求是,統籌考慮需要和可能,按照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循序漸進,腳踏實地,久久為功,穩步朝著共同富裕目標邁進。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我國要建設的現代化,既要物的極大豐富,也要人的全面發展,要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協調、全面進步。要堅持馬克思主義,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統一起來,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榮譽感,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構筑起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這既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也是對西方傳統工業化道路的超越。我國現代化堅決摒棄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方式,而是要同步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中國人民是愛好和平的人民。我們絕不會放棄維護和平的決心和愿望,也絕不會把自身曾遭遇過的苦難強加在別人身上。我國現代化強調同世界各國互利共贏,既堅持獨立自主,又注重對外開放,不搞零和博弈,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努力為人類和平發展作出貢獻。
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可以通過依賴外部力量、照搬外國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趨實現強大和振興。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黨領導人民靠自主探索走出的正確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黨和人民將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昂首闊步走下去,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堅定選擇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上,我們必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牢掌握發展的自主權和主動權。
堅持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領導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政治保障,是中國式現代化最本質的特征,也是區別于其他國家現代化最顯著的標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所要堅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就是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全黨必須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提高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大舉措,是把握發展主動權的先手棋。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只有立足自身,把國內大循環暢通起來,努力煉就百毒不侵、金剛不壞之身,才能任由國際風云變幻,始終充滿朝氣地生存和發展下去。要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增強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不被遲滯甚至中斷。
辦好自己的事情。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的特征更加明顯,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環境,需要應對的風險挑戰、需要解決的矛盾問題比以往更加錯綜復雜。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統籌發展和安全,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要堅持實事求是,時刻做到了解實際、掌握實情,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按客觀規律辦事。要保持戰略定力,面對波譎云詭的國際形勢、復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臨危不懼、從容不迫,以正確的戰略策略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
堅持敢于斗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必須勇于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遭遇的風險挑戰風高浪急,有時甚至是驚濤駭浪,各種風險挑戰接踵而至,其復雜性嚴峻性前所未有。在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堅定信心、迎難而上,一仗接著一仗打,才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新征程上,只要我們抓住和用好歷史機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凝聚起全黨全國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就一定能夠無往不勝,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站,違者必究。)
宣講家網評論,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歡迎有識之士投稿或提出寶貴意見!
稿件一經采用,必付稿酬。謝謝!
宣講家網評論征稿郵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