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同慶,慶祖國華誕;四海歡歌,歌時代新風。73年前,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在百廢待興的中華大地上,宣告了一個嶄新的國家的誕生;73年后,在見證了一個又一個光榮偉大的勝利后,14億中國人民滿懷喜悅滿懷豪情,禮贊新時代、奮進新征程!
回首歷史,我們深切地感受到,新中國的成立是劃時代的大事件。中華民族告別了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屈辱,中華兒女團結奮進、艱苦奮斗,迅速蕩滌反動政府留下的“污泥濁水”,建設起一個嶄新的強盛的名副其實的人民共和國。經過三十年社會主義改造建設、四十多年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建設,中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如龍騰虎躍、一日千里,神州大地自信自強、充滿韌勁,正在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邁出更加從容、更加穩健的有力步伐。
慶祝祖國華誕,共享祖國榮光,我們對祖國未來發展滿懷信心。曾經,偌大的中國,還“只能造桌椅板凳”,工業體系尚未建起,經濟根基一窮二白?,F在,我們的經濟總量已經躍升到110多萬億元,占世界經濟比重超過18%,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2萬美元,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在世界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有了經濟發展作為基礎,民主法治長足進步,文化發展異彩紛呈,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成績有目共睹。中國的發展環境更加公平,中國人民的創造活力自由奔涌,一個繁榮強大、和諧有序、充滿活力的現代化中國,正呈現在世界人民面前。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身處如此盛世,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會油然而生愛國情感。我們要將自發的愛國情感,凝結成自覺的愛國精神,匯聚成磅礴的發展力量,轉化成堅定的信念信心,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上,繼續團結奮斗、不懈努力。
我們的信心來源于黨的堅強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黨的領導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是我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根本點。堅持黨的領導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歷史。我們取得了偉大成就,也戰勝了國內外各種艱難險阻,贏得了一個又一個艱苦斗爭的勝利。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更是證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國家和民族興旺發達的根本所在?,F在,我們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行著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國內發展的挑戰、國外環境的壓力,都給我們的事業帶來了許多不確定因素。但是,在眾多不確定因素中,最大的確定因素就是黨的堅強領導,最大的確定因素就是黨的科學決策為中國的未來指明了方向。
堅持黨的領導,最根本的是堅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我們要深刻理解“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特別是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學好用好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確保各項事業的正確路徑和方向。黨的領導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要在各項工作中得到充分體現,要把黨的領導的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治理效能。堅持黨的領導,要求我們不斷提高黨的領導能力和領導水平,我們要不斷提高領導的科學化、法治化、專業化能力和水平,推動中國號巨輪在偉大復興的航程中行穩致遠。
我們的信心來源于人民的堅決擁護。黨和國家各項事業說到底都是人民的事業,人民的擁護是最基礎最永恒的動力源泉。人民之所以擁護黨的領導、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因為我們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最能夠實現中國發展進步、增強人民福祉目標的正確道路。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人民群眾的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我們深刻把握矛盾變化,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斷為人民利益而奮斗,贏得了人民群眾的堅決擁護和支持。
現在,中央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共同富裕作為中國人民一個基本理想,它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關系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我們要從黨的根本宗旨的高度認識和推進共同富裕,在高質量發展中堅定不移地走好共同富裕的道路。要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通過全體人民共同奮斗做大“蛋糕”,同時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強發展能力創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條件,使全體人民都有機會朝著共同富裕目標扎實邁進。要特別注意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義,在當前經濟形勢下行壓力下,要堅持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重點鼓勵辛勤勞動、合法經營、敢于創業的致富帶頭人,鼓勵先富帶后富、幫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我們的信心來源于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定力。創新是推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它從根本上決定著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新中國成立后,我們堅持走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在艱苦的條件下取得“兩彈一星”等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同志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為科技自立自強提供了理論支撐,科技發展迅速趕超世界先進水平。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全面分析國際科技創新競爭態勢,深入研判國內外發展形勢,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發出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召,中國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乘勢而上,大展宏圖。
創新不單單是科技領域創新,它實際上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是牽動經濟社會全領域、全鏈條發展的“牛鼻子”。我們既要著眼重點突破、打造“國之重器”、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又要堅持系統觀點,超前謀劃、協同部署、整體推進、全面提升。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作用、進一步突出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改革重大科技項目立項運行制度機制,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同時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努力培養站在國際科技前沿、引領自主創新、承擔國家重大任務的戰略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要努力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牢牢把握創新的主動權。同時,我們也不能排斥對國外高新技術的借鑒運用,特別是要時刻瞄準世界科技前沿,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使中國始終屹立于世界科技強國之列,努力引領世界創新發展潮流。
再有十幾天,黨的二十大就要召開了。這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這次大會將全面把握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要求、人民群眾的新期待,為中國未來發展制定新的藍圖、規劃新的綱領、發出新的動員。我們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好黨的二十大精神,繼續保持推動發展實現夢想的信心和力量,不斷見證偉大祖國奮楫揚帆、凱歌行進,以實際行動書寫偉大祖國更加華美的新篇章。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站,違者必究。)
宣講家網評論,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歡迎有識之士投稿或提出寶貴意見!
稿件一經采用,必付稿酬。謝謝!
宣講家網評論征稿郵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