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m id="3jssd"><object id="3jssd"></object></em>

            <button id="3jssd"><acronym id="3jssd"></acronym></button>

          1. <th id="3jssd"></th>
          2. 首頁> 報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褚寶增:探尋詩詞里的秋日習俗

            圖片1_副本

            褚寶增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教授

            點此查看完整視頻

            點此查看視頻專輯

            點此查看課件

            本次講座的題目是《探尋詩詞里的秋日習俗》。在講秋日習俗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習俗。習俗是習慣、風俗,是個人或集體的傳統,是傳承的風尚、禮節、習性。習俗可大可小,可普遍也可特殊。凡是具有一定流行范圍、流行時間的有意識的行為,無論是由官方舉辦的還是在民間流傳的,都可以稱為習俗。習俗難以獨立存在,往往依附于節令,需通過特定節令來具體展示。我們可以找到六個比較特殊的秋日節令,立秋、七夕、中元、秋社、中秋、重陽。

            一、轉變心情的立秋

            立秋時天氣依然炎熱,給人的感覺仍然是夏天,只是心中有了進入秋天的意識。立秋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戴楸葉的習俗。為什么戴楸葉,一是取其音,楸與秋同音;二是取其形,楸葉很大,可以剪制出很多新樣式。宋代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曾這樣描述:立秋日,滿街賣楸葉,婦女兒童輩,皆剪成花樣戴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寫道:都城內外,侵晨,滿街叫賣楸葉,婦人女子及兒童輩爭買之,剪如花樣插于鬢邊,以應時序。

            我們來看一首范成大的詩。范成大是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北宋末期到南宋初期成立的江西詩派,影響遍及整個詩壇。而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卻能擺脫江西詩派的束縛,創造出各有特色的作品。

            《立秋》

            范成大

            折枝楸葉起園瓜,赤小如珠咽井花。

            洗濯煩襟酬節物,安排笑口問生涯。

            立秋這一天,要用早晨打上來的井水服用7或14粒紅豆。另一個習俗是到園中摘瓜。“起”就是“摘”的意思,“井花”就是井水。“節物”是應節的物品。

            《立秋》

            王镃

            西風吹縐碧紗衣,金井梧桐昨夜飛。

            自汲井花調藥罷,卻簪秋葉滿頭歸。

            “西風吹縐碧紗衣”指的是,受風的影響,衣服在平和皺之間來回變化。“金井梧桐”指的是井邊的梧桐樹。“飛”指初秋時,樹葉在樹枝上搖搖欲墜的樣子。“自汲井花”就是自己從井里打水。從“卻簪秋葉”可以看出,當沒有楸葉時,可以使用梧桐葉替代。雖然梧桐葉比楸葉小,但也可以剪出花樣戴在頭上。

            立秋時節,還有貼秋膘的習俗。夏天炎熱,人體會出很多汗,釋放能量,到了秋天就需要補充能量,通過吃肉達到貼秋膘的目的。但沒能找到關于貼秋膘的古詩。

            責任編輯:范璧萱校對: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事業單位事業單位標識證書 京公網安備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1556號
            亚洲综合a
                1. <em id="3jssd"><object id="3jssd"></object></em>

                    <button id="3jssd"><acronym id="3jssd"></acronym></button>

                  1. <th id="3jssd"></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