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高瞻遠矚,統籌推進網信工作,推動網信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提出一系列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在這一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國正從網絡大國向網絡強國闊步邁進。
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推動信息化發展
人民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最大的牽掛。“加快信息化服務普及,降低應用成本,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讓更多困難群眾用上互聯網,讓農產品通過互聯網走出鄉村,讓山溝里的孩子也能接受優質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反復強調,網信事業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讓億萬人民更好共享互聯網發展的成果。十年來,隨著現代信息技術不斷迭代,推進“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文化”等,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互聯網深度融入了人們日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十年來,我國網民規模從2012年的5.64億增長到2021的10.32億,互聯網普及率從42.1%提升到73%;5G移動電話用戶超過4.55億戶,網民規模、國家頂級域名注冊量均為全球第一,互聯網發展總體水平居全球第二。十年來,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二,從2012年的11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45.5萬億元,數字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由21.6%提升到39.8%,電子商務交易額、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居全球第一。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8.42億,在線辦公用戶規模達4.69億,在線醫療用戶規模達2.98億,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5.44億,網約車用戶規模達4.53億……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健康碼”為代表的數字抗疫讓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實現了疫情的精準防控。這一串串亮眼數字的背后,億萬人民在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推進下擁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ヂ摼W是惠民、利民、便民的一大“利器”,網信事業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我們堅信,更好造福國家和人民,互聯網一定前景可期、大有可為。
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加快推進核心技術突破
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創新是建設網絡強國道路上的重要基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互聯網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同時他還進一步強調,“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催人奮進,既是明確要求,又是殷切期待。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掌舵領航下,我國信息領域核心技術創新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十年來,我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性能最先進的5G網絡,5G基站總數達161.5萬個,成為全球首個基于獨立組網模式建設5G網絡的國家。5G創新應用不斷涌現,涵蓋交通、醫療、教育、文旅等諸多生活領域。十年來,我國軟件和集成電路技術加快發展,國產操作系統應用深入推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研究取得積極進展,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領域實現原創性突破,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中上榜總數多年蟬聯第一,光存儲、基礎軟件、核心元器件等關鍵共性技術取得重要成果,部分領域形成全球競爭優勢。特別是2021年,我國PCT國際專利申請中網信領域的數量超過3萬件,全球占比超過三分之一。
面向未來,大力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提高數字技術基礎研發能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把發展數字經濟自主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依法治網不斷開創互聯網治理新局面
黨的十八大以來,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貫穿于網信事業發展的始終。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將“依法治網”納入“依法治國”的范疇,提出,“加強互聯網領域立法,完善網絡信息服務、網絡安全保護、網絡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依法規范網絡行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要“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全面提高網絡治理能力”;制定出臺《關于加快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的意見》,為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建設指明方向。十年來,我國互聯網治理模式和治理能力的法治化、科學化、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網絡生態治理水平明顯提升。中央網信辦出臺《關于加快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的意見》,推動網絡治理由事后管理向過程治理,多頭管理向協同治理轉變。“清朗”系列專項行動開展以來,針對飯圈亂象、互聯網賬戶亂象、網絡暴力等突出問題開展了30多項專項整治,清理違法和不良信息200多億條,賬號近14億個,贏得廣大網民好評。網絡文明建設深入推進。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的意見》,創辦中國網絡文明大會,實施爭做中國好網民工程,加強網絡誠信建設,營造清朗網絡空間,開展“網絡中國節”主題活動,大力弘揚網絡誠信文化,推動網絡文明理念深入人心。連續8年舉辦網絡安全宣傳周,全社會網絡安全防護意識和技能明顯提高。網絡法治體系不斷完備。推動出臺《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法規100余部。組建網絡執法與監督局,持續加大網絡執法力度,堅決查處各類違法違規案件。2022年上半年,全國網信系統累計依法約談網站平臺3491家,罰款處罰283家,暫停功能或更新419家,下架移動應用程序177款,會同電信主管部門取消違法網站許可或備案、關閉違法網站12292家。持續推動全國網絡普法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軍營、進網絡,大力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濃厚氛圍。
堅持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打造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網絡生態環境,才能匯聚起更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讓網絡空間更加美麗、更加干凈、更加安全。
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推動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邁向更高水平
網絡空間是人類共同的活動空間。網絡空間關乎人類命運,網絡空間未來應由世界各國共同開創?;ヂ摼W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把世界變成了“地球村”,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有力推動著社會發展,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性。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心系網絡空間治理,創造性提出了“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理念和“加快全球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享平臺,促進交流互鑒;推動網絡經濟創新發展,促進共同繁榮;保障網絡安全,促進有序發展;構建互聯網治理體系,促進公平正義”的“五點主張”,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凝聚廣泛共識。十年來,我國不斷深化網絡空間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參與互聯網國際技術標準制定、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和網絡空間國際治理體系建設,共同推動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邁向更高水平。自2014年起世界互聯網大會已連續8年成功舉辦,從《網絡空間國際合作戰略》的發布,到G20杭州峰會《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的簽署,再到發起“中非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倡議”……關于互聯網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得到國際社會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廣泛認同,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等重要理念深入人心。目前,“數字絲路”治理規則建設取得一定進展。截至2020年底,中國已與16個國家簽署了“數字絲綢之路”合作諒解備忘錄,與22個國家建立“絲路電商”雙邊合作機制。
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帶動數字技術快速發展。中國愿同世界各國一道,把握信息革命歷史機遇,培育創新發展新動能,開創數字合作新局面,打造網絡安全新格局,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攜手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偉大的時代成就光輝的事業。面向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奮力譜寫新時代網信事業發展新篇章。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站,違者必究。)
宣講家網評論,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歡迎有識之士投稿或提出寶貴意見!
稿件一經采用,必付稿酬。謝謝!
宣講家網評論征稿郵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